• <acronym id="zuurs"><label id="zuurs"></label></acronym>

  • <tr id="zuurs"><label id="zuurs"></label></tr>

  • <p id="zuurs"><del id="zuurs"></del></p>
    宜昌市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專場新聞發布會
    發布:來源:三峽日報     瀏覽: 1862      時間:2020-09-30

    9月29日,我市召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專題新聞發布會。市教育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在三峽日報10樓宜昌市新聞發布中心,介紹了掃黑除惡“行業清源”行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今年以來,我市大力開展“行業清源”行動,聚焦社會治安、鄉村治理、金融放貸、工程建設、交通運輸、市場流通、自然環保、信息網絡、文化旅游、教育衛生等十大行業領域,開展涉黑涉惡突出問題集中整治,取得了明顯成效。

    市教育局防范“非法校園貸”,緊盯大中專院校主戰場。截至2019年底,實現涉及全市4所高校195人共350多萬元的非法校園貸存量案例全部清零。推動學生欺凌綜合治理,聯合11部門印發《宜昌市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實施方案》。施行《宜昌市中學生異常情況管理辦法》,將學生欺凌防治納入平安校園考評和校長、教師培訓內容。

    市農業農村局整治行業亂象,聯合公安部門在全市持續開展嚴厲打擊漁業非法捕撈專項整治行動,三年來共立案查處非法捕撈案件35起;以農資打假“綠劍護農”鄉村行活動為載體,聯合縣市區執法部門累計開展執法檢查活動56次,辦理制售假冒偽劣農資案件38件。

    市文化和旅游局重拳整治行業亂象,開展旅游市場“利劍行動”、涉旅保健品市場專項整治、不合理低價游專項整治和三峽壩區旅游環境綜合整治。開展文化市場專項整治,重點整治文化娛樂場所涉賭、未成年人進入文化娛樂場所、網吧等問題。共接處旅游投訴940起,為游客挽回經濟損失524.8萬元。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開展大數據分析研判,嚴格行業準入審批。首批對2017年以來進入市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城區463個項目、1229家企業進行大數據分析,對投標次數前20名、中標率低于3%的6家建筑企業納入重點監控,并約談企業負責人。重點部署建筑市場、房地產市場、住房公積金監管等工程建設領域專項整治。

    市生態環境局以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問題為著力點,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掃黑除惡工作向縱深推進。自2018年以來,全市累計處理信訪投訴8235件,立案處罰生態環境違法行為904起,處罰金額3523.6萬元;查封扣押19起,責令停止生產27家,移送公安機關行政拘留31起,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機關23起。

    市衛生健康委會同市醫保局,按照“全覆蓋”的要求開展兩定機構現場檢查。截至7月底,共檢查定點醫療機構452家,處理157家,其中暫停醫保服務2家,拒付資金88家,約談、整改等67家,追回基金121萬元。(記者翟雪蓮、鄭延、趙璟一)


    推進行業清源 整治涉黑涉惡

    ——我市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專題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

    市教育局:

    開展整治校園欺凌等專項行動

    全市教育系統圍繞非法校園貸、校園欺凌等突出問題開展專項行動,全市共創建省級平安校園22所、市級59所,連續3年在省教育廳目標考核中排名第一。今年6月,市教育局作為全省唯一教育部門被評為湖北省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先進單位。

    防范“非法校園貸”,緊盯大中專院校主戰場,持續開展專項整治,通過舉辦防范和處置“非法校園貸”系列主題活動,不斷提升學生自我防范意識。集中開展校園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專項整治行動,發放《致家長(學生)的一封信》37.9萬份,法制副校長進校主講“開學第一課”511人次,開展防范提示提醒3.6萬次(條),宣傳標語1096條,簽訂不參與電信網絡詐騙承諾書12.4萬份,摸排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線索3條,全力防范網絡詐騙侵襲校園。

    聯合11個部門印發《宜昌市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實施方案》,加強與公檢法司聯動教育,提高師生法律意識。施行《宜昌市中學生異常情況管理辦法》,設置市縣校三級欺凌防治舉報電話,成立學生欺凌信息傳遞隊伍,搭建容錯和幫扶雙平臺,將學生欺凌防治納入平安校園考評和校長教師培訓內容。

    聚焦校園及周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2019年底率先在全省實現“人防物防技防”三個100%建設,試點安裝人臉、車輛識別系統及外來人員訪客系統,配備“升降式防撞樁”等硬質隔離裝置,有效保障校園安全。

    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覃照答記者問

    問:2018年10月最高檢針對兒童和學生法治教育、預防性侵害教育缺位等問題向教育部發送了“一號檢察建議”,市教育局是如何落實“一號檢察建議”的?

    答:市教育局與市檢察院、公安局、婦聯等部門聯合開展“聯手關愛,守護天使”主題活動,將每年9月固化為我市“聯手關愛,守護天使”主題教育活動月。緊抓課堂教育主陣地,做到“四納入”。一是納入考試內容,挖掘教育素材,在中考、會考試題中加入了法治內容;二是納入課時計劃,把防性侵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緊密融合;三是納入地方教材,將防性侵等法治教育內容編入《長在宜昌》地方教材,同時編寫《宜昌市中小學法治教育簡明讀本》《婦女和兒童維權服務指南》系列讀本;四是納入校本課程,積極鼓勵各校開設校本課程,組建學生社團,開展案件模擬等社團活動。

    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傳月活動。開展防性侵知識進家庭,聯合三峽電視臺《法治宜昌》欄目、三峽日報《普法第一線》專欄定期報道青少年普法典型案例和活動實況,號召學生和家長一起收看。近年來法治及安全教育中小學生家庭覆蓋率達90%以上。

    市農業農村局:

    聚焦重點領域 維護長治久安

    市農業農村局聚焦重點行業領域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打擊農業農村領域的違法違規行為和行業亂象,提升了農業農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安全穩定的保證。

    抓線索摸排,對2016年以來辦理的農業行政執法案件、涉農執法投訴舉報和信訪件進行“回頭看”梳理摸排。

    持續開展嚴厲打擊漁業非法捕撈專項整治行動,3年共立案查處非法捕撈案件35起,其中電打魚20起,移送公安機關6起。嚴厲打擊農資經營市場違法涉亂專項整治行動,開展執法檢查活動56余次、辦理制售假冒偽劣農資案件38件。開展農村集體“三資”清理專項整治行動,全市1396個村錄入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的資產總額256.41億元;清理認定合同8.8萬份,規范合同8.1萬份;26件查否問題線索均已辦理完畢。

    建立漁政執法與公安聯絡機制,進一步規范農業行政執法活動,確保依法行政,公平、公正執法。加強與公安部門的協調,對公安部門認定的涉黑涉惡涉亂問題的人員嚴禁申辦涉農市場主體涉農項目及參加涉農評先表彰等聯合懲戒。落實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逐步實現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有效銜接,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周京答記者問

    問:剛才介紹中提到打擊漁業非法捕撈,請問市農業農村局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來防范和打擊漁業非法捕撈?

    答:近年來,我局采取打防并舉、健全長效機制等舉措,始終保持打擊漁業非法捕撈的高壓態勢,有效打擊遏制震懾一批違法犯罪分子。

    一是運用信息化手段實時全域監管。市漁政監察支隊在長江沿線布設14個視頻監控點建成宜昌市漁政長江在線監控平臺并共享枝江、宜都漁政視頻監控系統,實現對宜昌境內120公里的長江干流水域全天候實時監控,有效防范非法捕撈行為的發生。

    二是開展聯合執法行動重拳打擊。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長江禁捕工作,市漁政監察支隊與公安部門建立了聯合執法機制,加大對長江干支流巡航巡查力度和非法捕撈行為打擊處罰力度,確保全市禁捕工作落到實處并取得實效。

    三是建立協助巡護制度。依托“社會化參與拯救長江江豚”協助巡護項目,2018年起從退捕上岸漁民中選拔6名協巡員協助漁政部門開展巡航巡查。目前主城區參加協助巡護漁民已達到10人,協助巡護制度已在全市推廣,進一步增強了禁捕工作力度。

    四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與公檢法機關每半年召開一次漁業非法捕撈形勢會商會、研判會,安排部署打擊漁業非法捕撈工作。

    市文化和旅游局:

    重拳整治行業亂象 凈化文旅市場環境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以來,市文化和旅游局共組織、出動行政執法人員22500多人次、檢查市場主體9800余家、立案查處違法違規案件89起、罰沒金額51萬余元、上報涉黑涉惡線索8條、辦理市掃黑辦交辦線索1件、完成“三書一函”整改6件。2019年,市文化和旅游局被表彰為全省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先進單位。

    加大旅游市場整治力度,共接處旅游投訴940起,結案率100%,為游客挽回經濟損失524.8萬元,查處涉旅案件34起,罰沒金額24.2萬元。市文化和旅游局聯合三峽壩區工委、公安、交通運輸、市場監管等單位開展三峽壩區旅游環境綜合整治,嚴厲打擊社會閑散人員上路攔車拉客、欺客宰客等擾亂旅游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開展文化市場專項整治,重點整治文化娛樂場所涉賭、未成年人進入文化娛樂場所、網吧等問題。開展“凈網”“清源”“秋風”“護苗”專項整治行動,深挖徹查出版物市場“涉黑涉惡”線索,嚴厲打擊盜版侵權行為。2018年以來,共辦理新聞出版案件14起,罰沒金額1.8萬元,沒收各類非法報刊、書籍7306張(冊)。

    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鮮于開明答記者問

    問:聚集在三峽大壩景區周邊的“黑車、黑導、黑服務機構”(俗稱“三黑”)攔車拉客,欺客宰客現象有損宜昌旅游城市形象,能否介紹市文旅局在打擊“三黑”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針對三峽大壩旅游區旅游環境狀況,市文旅局聯合相關部門制定了劃定禁停區域、加密旅游指示牌、全程視頻監控、現場聯合巡回執法、建立“黑名單”制度、整治旅游客運經營秩序、開通文明旅游溫馨提示、加強壩區出口管制、新聞媒體曝光等十大整治措施。

    開展多部門聯合執法,在重點路段布警值守,對上路攔車人員進行現場勸離,對屢教不改的予以嚴厲打擊。在三峽壩區內、三角地、檢查站等地查處“黑導”;對委派無證導游帶團的旅行社給予行政處罰。對不規范的游船公司及旅行社進行約談、停業整頓;關閉為“黑導”拉客提供方便的游船售票端口。

    查處各類無證非法營運車輛,對非法營運車輛建立了黑名單制度。同時,壩區分局執法人員對城際公交車重點檢查駕駛員是否存在與拉客黑導相互利用、蒙騙旅客行為。規范司機行為,對所有沿途站點情況在顯著位置公示,確保乘客知曉。三峽壩區交警大隊對在道路上違法停放的車輛進行處罰,對在道路上違法攔車拉客行為,進行勸導驅離并處罰。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全面推進住建行業掃黑除惡向縱深掘進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以“三個堅持”推進掃黑除惡工作和行業亂象治理融合發展,全面推進住建行業掃黑除惡斗爭向縱深掘進,被省委表彰為2018年度全省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先進單位。

    重點安排部署建筑市場、房地產市場、城市管理、園林綠化工程、住房公積金監管等工程建設領域專項整治。在住建系統開展“掃黑站、治六亂”專項行動,掃除商品砼“黑站”、治理工程建設亂、招投標亂、物業亂、房產中介亂、征收亂、裝修亂。累計三輪甄別曝光預拌混凝土“黑站”60家,已拆除31家、停產29家;實施行政處罰54起,涉及無證施工、虛假招投標、安全違規、房地產違規銷售等;查處違規房地產開發企業36家、房屋交易中介32家、從業人員75人,對37家建筑施工企業、9家監理企業、13個在售項目開發企業和銷售企業法人代表進行行政約談,曝光典型案例17起。清理建筑業“僵尸企業”81家,組織排查4080名建造師“掛證”行為。

    堅持與市場監督、城管、稅務、安監、招投標綜合監管等部門實行信息共享、聯合懲戒。自2018年以來,對547家企業實施了信用懲戒。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徐強答記者問

    問:住建部門開展預拌混凝土市場專項整治成效如何,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

    答:2018年以來,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連續開展三輪預拌混凝土市場專項整治,甄別曝光預拌混凝土“黑站”60家,已拆除31家、停產29家。

    無立項、規劃、環評、資質等手續的預拌混凝土“黑站”生產的產品因價格低廉,被普遍用于鄉村道路、鄉村水利設施、村民私宅等不受監管的工程項目?!昂谡尽鄙a材料來源不穩定,產品質量不可控,產生的廢水、廢渣等嚴重污染環境。三年多來,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聯合市直相關部門和各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先后進行三輪摸排,持續強力開展整治。2018年甄別出24個“黑站”線索,均得到依法取締。2019年4月,啟動第二輪專項整治行動,排查甄別出15個“黑站”線索,2019年6月底所有“黑站”全部拆除到位。今年,于7月初組織摸排并向縣市延伸,鎖定全市21家預拌混凝土“黑站”,目前已拆除5家,其余在9月5日前全部拆除。

    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預拌混凝土管理的通知》,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預拌混凝土閉合管理和質量的可追溯性,利用預拌混凝土在線管理系統實施日常質量監管,嚴格查處各種違規行為,構建誠信預拌混凝土市場。

    市生態環境局:

    扎實推進行業清源 確保生態環境安全

    2018年以來,全市累計處理信訪投訴8235件,立案處罰生態環境違法行為904起,處罰金額3523.6萬元;查封扣押19起,責令停止生產27家,移送公安機關行政拘留31起,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機關23起,對上級交辦的2條涉黑惡線索問題開展了調查處理。

    全面排查線索,對2018年以來辦理的信訪舉報問題線索進一步進行梳理,行政處罰案件進行再清理核實,58件“三書一函”辦理情況開展集中逐項審查,跟蹤回訪辦結情況。

    組織開展全市危險廢物專項整治、“三磷”問題排查整治、船舶污染防治聯合執法檢查、飲用水源地專項檢查、秸稈禁燒等行業重點執法行動。今年上半年,市生態環境局按照“雙隨機”要求檢查41家企業,共發現環境違法問題26個,全部進行立案查處。持續開展“散亂污”企業拉網式排查,全市關?!吧y污”企業270余家。

    進一步規范了全市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控建設聯網工作,制定了《宜昌生態環境系統“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施細則》。建立了宜昌市共抓長江大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和聯動執法機制。印發了《關于加強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及處置設施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牽頭制定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及處置設施污染防治技術規程》。

    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洪鈞答記者問

    問:近三年市生態環境局共收到八千多起投訴舉報,在這么多的信訪件中有沒有發現黑惡線索?

    答:生態環境部門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也通過信訪投訴查處和解決了一大批環境問題。從我局梳理的情況來看,大多數信訪舉報問題集中在非法排污、噪音擾民、異味擾民等方面。每年的信訪件中,廢氣污染投訴占比約60%,水污染投訴占比約15%,噪聲污染投訴占比約20%。從污染物來源來看,主要是企業廢氣、餐飲油煙、養殖污水、工業及施工噪音等。這些信訪件都為一般行政違法行為,部分案件涉嫌犯罪的依照程序移送公安機關處理,目前還沒有發現有涉黑涉惡線索。

    目前,我局制定了全市生態環境領域掃黑除惡長效機制文件,建立了詳細的信訪件研判機制。下一步,一是通過進社區、進企業等方式繼續加大宣傳力度,暢通信訪投訴舉報途徑,形成掃黑除惡人人知曉、人人喊打的強大氛圍。二是進一步完善信訪辦理機制,對工作機構與職責、受理范圍辦理、督辦與責任追究等環節進行詳細規定,完善制度流程,確保信訪問題辦理不留死角。三是通過“雙隨機”執法檢查,加強日常監管,采取日查、夜查、假日查、回頭查、多次查等多種執法檢查方式,靈活機動地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同步開展生態環境領域違法案件涉黑涉惡線索排查。四是強化臺賬管理,對存在的問題逐一建立臺賬,整改一個銷號一個。

    市衛生健康委:

    打擊違規行為 凈化行業環境

    2020年以來,市衛生健康委結合行業特點,系統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實現行業監管明顯加強、平安環境進一步凈化、行業治理長效機制更加健全目標。

    8月13日,聯合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管局等八個部門,召開了全市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專項治理工作視頻會。組織各醫療衛生機構圍繞行業掃黑除惡重點,對近3年來的投訴舉報情況進行了梳理。會同市醫保局,按照“全覆蓋”的要求開展兩定機構現場檢查,截至7月底,共檢查定點醫療機構452家,處理157家,其中暫停醫保服務2家,拒付資金88家,約談、整改等67家,追回基金121萬元,有效震懾和打擊了違規行為。

    今年5至8月,市衛生健康委組織對全市所有醫療機構和生活美容機構進行拉網巡查。共監督檢查各類醫療機構356家次,同時巡查生活美容機構248家,針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下達監督意見書110份。1至8月,全市共查辦非法醫療美容案件7件、非法行醫案件1件、醫療機構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1件、醫療機構非嚴格履行疫情防控工作3件,結案6起,罰沒金額7.36萬元,移送公安和市場監管部門各1起。

    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曹政答記者問

    問:市衛生健康委印發了《宜昌市推進“荊楚衛健清風行動”工作方案》,請您介紹下具體內容和開展情況?

    答:一是開展一次行業價值觀大討論。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衛生健康重要講話精神,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緊扣“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新時代衛生健康職業精神,在全市各醫療衛生單位開展一次大討論。引導醫務人員樹立“知恥之清醒、敬畏之自覺、自律之戒條”的職業價值導向。二是開展一次行業作風大體檢。聚焦在藥品、高值醫用耗材、檢驗檢測試劑、大型醫用設備購銷使用環節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結合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行為中的不正之風工作,深入開展自查自糾、立行立改。三是開展一次風險隱患大排查。各醫療機構全面開展醫療風險隱患大排查,職能部門職務權力清單、醫務人員職業權力清單隱患問題大排查,理清目前醫療管理及醫療行為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管理漏洞,建立的風險隱患目錄,逐條整改落實。四是開展一次醫療服務大改進。圍繞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的精神,堅持創新服務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智能科技,推進一站式、一卡通、最多跑一次優質服務活動的開展,落實預約診療、遠程醫療等便民惠民利民服務措施,健全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堅持提高服務質量,提升患者就醫滿意度。五是開展一次綜合監管大提質。充分運用衛生執法監督職能,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執業行為,凈化醫療環境;運用醫療服務智能監管系統實施全流程監管。(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翟雪蓮 鄭延 趙璟一 整理)